一、500字旅游浙江作文
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境内山陵绵延起伏,平原阡陌纵横,江河滔滔不绝,海岛星罗棋布,山、河、湖、海,滩、林、洞、泉,构成了一幅幅或雄、或奇、或险、或幽,或静若处子、或动若蛟龙,或欲比天高、或试比海深,或如泼墨山水、或似万马奔腾的美丽画卷。奇山异水,哺育出一代代杰出人物,吸引了一批批四方豪客,在浙江大地留下了一处处人文古迹。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沿海水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浙东水乡佛国游。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喂蚕、织布、印蓝花布等活动。主要景点有南浔丝业会馆、小莲庄、方丈港蚕村、西塘、南北湖、乌镇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江涌潮,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旅游
二、浙江科技馆门票多少钱???
浙江省科技馆新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周日(周一闭馆),上午9:00-下午5:00,其中对外售票时间上午9:00-下午3:45。 常设展览的成人票价为30元,学生20
三、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燕 (yān) 地寒,花朝 (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 (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dī),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hú)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a)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liè)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 蹇(jiǎn) 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 (jìng) ,然徒步则汗出浃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liè)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 (huī)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
满井游记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起风时就飞沙走石。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不可得。每次迎着风快步疾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清澈见底,河水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的镜匣,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的样子像是刚擦过一样,鲜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有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会汗流浃背。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都喜洋洋的。(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大概说不能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在山石草木之间流连忘返的,就只有我这种闲官。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这是己亥年二月了。
注释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燕(yān):河北北部地区,这里指北京一带。
花朝节(zhāo):传统节日名,在农历二月十二日(也有说是二月初或二月十五日)。相传着一天为百花生日。
冻风时作(zuò):冷风不时的刮起来,作:兴起。
砾:小石块。
局促:拘束。
廿(niàn)二日: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天是百花生日。
和:暖和。
偕(xié):一同,一起。
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于时:在这时。
冰皮:河面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
乍:刚刚,开始,初,始。
鳞浪:像鱼鳞似的波纹。
晶晶然:亮晶晶的样子。
新开:新打开。
匣(xiá):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为,被。晴雪:融化的雪水。
娟然:美好的样子。
倩女之靧(huì)面:美丽的少女洗了脸。靧,洗脸。
髻(jì)鬟(huán)之始掠:刚刚梳好髻鬟。鬟,梳成的环形发髻。掠,这里指梳理头发。
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 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浃(jiā):湿透。
曝(pù)沙之鸟: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
呷(xiā)浪之鳞: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指鱼。
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狐兔兽类;羽,指飞禽;鳞,指鱼等水生动物;鬣,指马驴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通“隳”,毁坏、耽误。
潇然:形容无拘无束潇洒的样子。
此官:当时作者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恶(wū)能:怎能。
纪:通“记”,记述。
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注音
燕地(yān) 花朝节(zhāo)飞沙走砾(lì)廿二日(niàn)鹄(hú)
波色乍明(zhà)倩女(qiàn)靧面(huì) 髻鬟(jì huán)
浅鬛(liè)茗(míng)罍(léi)蹇(jiǎn)浃(jiā)
呷(xiā)堕事(huī)恶(wū) 纪(jì)
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
2.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
3.柔梢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4.恶能无纪
古义:怎(么),哪
今义:厌恶
一词多义
1.于:①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却)
3.鳞:①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②呷浪之鳞(指代鱼)
4.之:①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1.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
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
特殊句式
1.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为……所……,被动语态。)
2.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倒装句,应为“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3.局促一室之内(被动句,可加“于”至“促”字“一室”之前
练习说明
一、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
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几处,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二、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本题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课文中比喻句的用法,体会其恰切生动的表达效果。
文中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几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三、
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课文中助词“之”的用法,体会它在结构或语气上的作用,并作一些古今对比,加深印象。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还常用,如“四海之内”“国门之外”。)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如“惊弓之鸟”“一丘之貉”。以上两种,也都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但主要起结构作用。)
倩女之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这种用法现在已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