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DC旅游拍照的技巧有哪些?

一、用小DC旅游拍照的技巧有哪些?

一早一晚好时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游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放松心情,拍摄反而是次要的,因此在器材的选择上,应以轻松为主,可以考虑卡片DC或者长焦DC。目前,很多卡片DC在性能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感光度和防抖技术的运用让相机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拍摄出清晰的照片,清晨和傍晚是景色最美的时刻,比如大海中喷薄的日出,晚霞中辽阔的大草原,拍摄的最佳时机。

巧用光线

众所周知,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即使用小DC拍摄,只要巧妙地运用光线,也可以达到出色的效果。一般来说,顺光在拍摄风景的时候,对景物的描写比较平淡,较难出彩,不过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却可以表现出皮肤的细腻质感;逆光最能表现物体的轮廓和质感,适合拍摄主题突出的对象,恰当地利用剪影手法,会让你拍摄的照片更具艺术气息;利用侧光拍摄风景,则更能表现出影调和层次,拍摄出高反差、影调丰富的照片。

数码相机的测光功能一般分为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多区域测光,通过设置不同的测光模式,在拍摄的时候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拍摄草原时,可以采用多区域测光模式;为了突出某一主体时,则可以采用点侧光模式;而拍摄人像的时候,大多时候用中央重点测光效果会更好

只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摄影技巧,即使使用普通的数码相机,也一样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简单构图

构图,简单的说就是点、线、面的结合,如何掌握好摄影中的构图,三言两语是难以表达清楚的。不过,就像画画一样,我们可能画不出来水墨山水,但有时候用铅笔简单地勾勒几笔,也能描出一幅画来,在旅游拍摄的时候,简单利用线条构图,未尝不是一种快速学习方法。

横线象征着宽广、宁静,最常见的是地平线,在拍摄广阔的天空、草原、大海时都能应用;垂直线象征着庄严、坚强、有力,最常见的如高山野岭、雄伟建筑、参天古木等等,在安排垂直线的时候同样要尽量避免将其置于画面中央,以避免给人呆板的感觉,另外配合上仰视的角度拍摄更可以获得高大壮观的效果;曲线象征着优雅、浪漫,例如桥、弯曲的公路、侧视的瀑布等都能给人无限的想象力。

二、浙江省永嘉县潘坑村有什么风景

潘坑村位于潘坑乡 属于楠溪江源头景区 溪江源头探险景区:67135185

岩龙至罗垟,有徒步有溯溪,大致有两条路可走。

线路:①岩龙--沿凹里坑--三分田(营地)--朱寮(营地)--石学林场(营地)--罗垟,徒步时间为岩龙到朱寮3小时,朱寮到罗垟2小时。②岩龙--沿凹里坑--三分田(营地)--周坑头--堆田--周坑口(营地)--石门槛--小倒口--百丈龙头(又名龙凤大瀑布、百丈矶瀑布)--罗垟,总路程15公里,徒步时间2天。

交通:瓯北坐中巴到潘坑乡,然后再包车去岩龙村(要路过佳溪古村)。或者从瓯北坐到岩坦的车在天坑桥下车,再包车到岩龙。再或者瓯北坐中巴(11元/人)到岩头镇,约2小时,从岩头包车至岩龙,约2小时。

特色:徒步溯溪兼有,不会太辛苦

吃住:岩龙村露营,周坑口露营、石学林场露营。岩龙村农家菜风味地道。早饭5元/人,午餐或晚餐15元/人(在镇上吃得好一点,要20元/人),本地鸡25元/斤。岩龙村、罗垟村的家酿酒特别酸,有酒虫,味道好。家酿白酒,又名“老酒汗”,香醇。腌腊肉、笋干、霉干菜烧肉、时令新鲜蔬菜。菜馆中的南瓜炒粉干、山粉饺,田鱼、溪鱼干等菜为代表作。

三、宁波上金谷在哪里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上金村。

自驾游路线:导航G15高速在宁海南收费站下高速,行驶2.3公里,大约四分钟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公交路线:宁海县客运西站——白溪城乡客运汽车(在上金村下车),下站后即可步行至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居分别在哪里?

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全国大约有10多个地儿自称“梁祝”故里,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

鄞州:金代县令与明朝侠女结“阴亲”

在浙江宁波,相传梁山伯是金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官,由于得罪权贵,被人残害致死,百姓为他修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则是明代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为纪念他们,当地将两人合葬,算结阴婚,鄞州现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里流传着一句老话,“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上虞:祝家村是祝英台故乡

传说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迁到此定居,原在上虞县城教书为业,子孙移居上虞各地,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词就写上“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据载,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宅院,后因战争被毁,住房面积约有500平方米,还有园林遗址,村边有一个湖叫“千金湖”,有两人合抱的金桂、银桂,还有云柏、石榴等古树,还有祠堂及石碑,记录着祝氏历史,

杭州:梁祝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

越剧《梁祝》中,有一段“草桥结拜”唱词,说的是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读书途中相遇,互认知己,便在“草桥”结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东城望江门旁的草桥亭,而相传梁祝同窗共读之地,则是西湖上的万松书院,故而,百姓又将此地称为梁祝书院,它的前身为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为万松书院,崇祯年间书院被毁,清康熙后,改辟为敷文书院,

宜兴:化蝶传说根深蒂固

宜兴最早记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权寺记》,始记于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祝英台旧宅在宜兴善权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读书,后又到齐鲁、东吴等地游学访友,逐渐产生感情,梁祝传说在宜兴均有记载,“化蝶”情节亦在宜兴形成,为国内学术界认可,宜兴现有“祝家庄”、“梁家庄”等地名、遗址,还有观音堂、荷花池、双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遗址,宜兴俗定农历三月廿八为“观蝶节”,用“梁山伯”“祝英台”为蝴蝶命名,

济宁:士大夫们为梁祝修合葬墓

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饰品济宁九曲村,其父祝员外因没有儿子,十分苦恼,祝英台是为解父忧才女扮男装求学,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伤而死,士大夫们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对梁氏矢一而终感动,为二人修合葬墓,现曲阜孔庙还保有“梁祝读书处”,在峄山上还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遗址,

汝南:梁祝同窗共读却未合葬

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传说这里曾有“红罗书院”,红罗山上传说中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