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语文上册第13课 夏感
夏感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能够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出作者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2.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看一看,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画面。(播放相应图片) (夏季)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2 读一读,出示王维的一首诗《苦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用词语描述诗人眼中的“夏”。 回答:怨夏 教师提示: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欢夏。 (二) 落实基础 1作者介绍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上发表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学》、《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这》(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写作背景: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3正音正字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字词和不懂的、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与就近的同学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dài) 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迸发(bèng) 澹澹(dàn dàn) 4说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芊芊 ②黛色 ③磅礴 ④春华秋实 ⑤终极 ⑥匍匐 ⑦澹澹 ⑧闲情逸致 (三)朗读课文 在处理教材时,结合多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语言的魅力 (四)分析文章 1让同学们评价一下文章的特点 梁衡这位作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决不步他人后尘,不去描绘历来为文人骚客所吟诵的对象--春、秋、冬三季,而独辟蹊径,热情歌颂和赞美“夏”。本文篇幅不长、语言浅显,但又不失韵味的诗情画意。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品味真情实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2体会作者的感情 对夏的喜爱之情:赞夏 3为什么赞夏——景美、人勤——紧张,热烈,急促。 4还描写哪些夏天的画面?可从课文中筛选 蝉儿长鸣、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观看图片 5.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最富有表现力?用笔圈划出来,说说它好在哪里。(品味词语、品味修辞等) 6总结中心 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作者崇尚夏天的紧张节奏。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理解,对农民的敬重、赞美。文章主要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的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7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与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可自己带照片,效果会更好 (六)反馈:谈谈你学完本文的感受 作业: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请你们拍一幅你最喜爱的风景图片并写上优美的
二、六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1.(1)每分钟过3人,需要36/3=12分钟轮到王老师通过该路口,共需要12+7=19分钟到达学校,多于15分钟,所以应该绕道去学校 (2)提前6分钟,即需要6分钟通过道口,设维持秩序时间为x分钟,则3x+9(6-x)=36,解得x=3,即维护秩序时间为3分钟 2.(1)门票收入为200万*50=1*10^8元=1亿元,所以其他收入为7.02-1=6.02亿元,与门票收入之比为6.02 (2)发电收入为7.02/26%=27亿元,每度电0.1元,所以发电270亿度,创产值270*5=1350亿元,1350亿/10万=135万就业岗位
三、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市主题班会开头怎么说?
争做文明人,共创幸福城 ——观《南海大班会》有感 文明,在佛山展开,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是一个创建文明城市的时代,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造幸福城市。 今天,我看了有关创建文明城市的《南海大班会》,它以“小手拉大手,创文在你我”为主题,将个人自身素质与城市创文紧密联合起来。教导我们崇尚文明风尚,养成文明习惯,自觉摈弃不文明行为。 《南海大班会》在桂江小学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就像南海实验小学的《诗朗诵》和南师附小的《拍手歌》都让我学会了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要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循文明规范。 《南海大班会》中介绍给我们的人物故事都很感人,那就是抱儿上学的好母亲林雪英。 这位母亲,她有一个患上天生软骨瘫的儿子,她面对儿子,不但没有放弃,还细心地照顾他,给予他更多的爱。林雪英知道儿子渴望上学,又因为孩子的不便,她经常要抱孩子上学。后来,她为了更容易地照顾孩子,于是她就做了学校的清洁工。林雪英还经常教导儿子:不要放弃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残疾而想不开,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最后,当主持人问林雪英希望儿子以后做一个怎样的人,希望儿子以后如何报答自己。她说:“我希望他以后做一个音乐人,不期望儿子以后报答我。”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她,更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幸福。 现在,是佛山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我们这些重要的“生力军”也该为政府给点力,让佛山的幸福感不断升温。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自觉搞好环境卫生整治、不乱贴乱画、不乱扔东西、不破坏公共措施、不讲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 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造幸福城市。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传承文明,践行文明,为创建文明南海、文明佛山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