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是为纪念谁而建的

一、武侯祠是为纪念谁而建的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今山东沂南人,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他任蜀国丞相,业绩斐然,死后受后追思,不少地方陆续修建起祭祀他的祠庙----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始建年代无资料可详考。从诗人杜甫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推断,祠堂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成了,而且为繁茂的柏树所掩映。唐代的资料还说明,武侯祠与刘备墓和刘备庙毗邻 。

明代初年,武侯祠被并入刘备庙。明代末年,祠庙毁于战火。清代康煦十一年(1672年)重建。重建时,以前后两大殿分祀刘备与诸葛亮,形成了君臣合庙的特有格局。

武侯祠占地37000平方米,古柏苍翠,红墙环绕。主体建筑坐北面南,摆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是刘侧是刘备陵园及其建筑。二门至刘备殿与东西殿、过厅至诸葛亮殿与东西两厢房,形成两组四合建筑结构。轴线建筑两侧配有园林景点和附属建筑。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1尊,像高1.7~3米不等,均出自清代民间艺人之手。蜀汉君臣分列上下,济济一堂,这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大特色。此外,还有碑碣、匾联、以及、鼎、炉、钟、鼓等文物。

祠内有文物以唐碑最为珍贵。唐碑耸立在大门至二门之间,高367厘米,宽95厘米,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立,裴度撰文,柳公绰书丹。此碑因文章、书法妙绝和所称颂的诸葛亮的功德绝世,在明代即被誉为:“三绝碑”。刘碑殿高大宏敞,正中供高3米高的蜀汉皇帝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另有东西偏殿供奉着大将关羽、张飞等人。殿侧两廊各有问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坐像14尊,东廊的文臣以庞统居首,西廊的武将是赵云领先。

诸葛亮殿内供祀着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人的贴金泥塑坐像。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态儒雅,颇有一代相风度。

刘备墓史称“惠陵”封土高12米,有一道道地180米长的砖墙环护。史载,刘备于己于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后,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后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二、辽宁有那些比较特色的景点?

冰峪沟是个不错的选侧

三、广州附近有哪些适合一日游的好地方?

1.瓜岭村:增城新塘的瓜岭村,是比小洲村和黄埔古港更原生态的传统小村镇,已有500年历史。这里有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村内古建筑保存完整,新旧民居亦古亦今,相映成趣。河上的碉楼叫“宁远楼”,造型非常奇特。

2.沙湾古镇:番禺沙湾古镇是一个宁静又古朴的小镇,有800年的历史,还没有被过多的开发和商业化,淳朴的居民悠然自得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这里的壳花墙、砖雕、木雕都保存完好,留耕堂和滴水岩森林公园都值得一去。

3.高百丈风景区:花都高百丈风景区,北麓属盘古烟霞景点,有很多人文古迹。山顶是百丈晴峦景区,清道光年间,僧人德智在一大石上题了“百丈晴峦”四个大字仍依稀而见。沿途处处怪石嶙峋,石景诱人。

4.海鸥岛:番禺海鸥岛充满了古老的田园风情,一派田园风光,树林青绿,地广人稀,小艇可在河道畅行,没有市井尘嚣,空气清新。

5.容里村:顺德容桂镇容里村,有一条“鹏涌”的水道,已有300年历史。重点是树生桥,严格来说不是桥,是树根,村民在上面铺上石板,也就成了桥。

四、辽宁省兴城市有什么可玩的地方?

兴城温泉

明朝诗人徐景崇写的一首赞美兴城温泉的诗 万古温泉水,百年几度游,炎流从地发,暖气欲天浮。 风过亭台爽,山还景物幽, 自怜多病害,不是濯孆帱。这是明朝诗人徐景崇写的一首赞美兴城温泉的诗。据史料记载,兴城温泉发现于唐朝初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明代宁远州刺史汤伊安曾在温泉修建致爽亭,以备达官贵人游乐观景之用;

五、《记游白水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