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海有什么特色小吃?
安海特色小吃:
1、胜金豆
“粕豆”,有人写为“有豆”。以其名推之,可能是由于结构松脆,吃起来不必过于用力而得名。“粕豆”的原料只有花生和糖。花生仁炒透了(要防焦化),拿出备用。另把糖加热至起沸,用铁勺打出来,泼在花生仁上,趁热前后上下左右簸动,使花生仁边滚动边粘糖水边冷却。到一定厚度才倾在大案板上,铺开,保持一定距离,勿使粘边,以达到一颗一位的要求。制作时,为求得色彩艳丽,可掺入可食性染料于糖中,使成品呈黄、红、白、绿……粕豆性较燥热,吃法近似寸枣。寸枣,又名“寸金枣”。过去,安海人家每逢喜庆,总视它为必备的一种甜食品。寸枣系油炸,色金黄,吃起来又香又脆。寸枣以术米为原料,只要不是变质米就可用。术米煮熟伴入白糖捣烂后碾成薄片,切成条状。当锅中油烧开时,趁寸枣未冷却撒入热油中,反复搅动,待全部呈黄金色时,用漏勺捞出。寸枣之名,可能是成品的长度约一市寸,又形如枣子而得名。到于“寸金枣”,似乎是因为它呈金黄色的缘故。 寸枣比较燥热,一般不宜多吃,最好是佐茶。
原由晋江安海“食珍锞钦店”所产,帮称食珍糕,通称吉红糕。系闽南名产之一,入口鲜爽,质美味香,是最理想的送礼佳品。吉红糕俗称“新娘糖”。吉红,顾名思义,就是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永固,白头偕老。吉红糕的原料简单,糯米、白糖、金桔即可。嫩、甜、香,富有弹性,食后有金桔甘味呃逆,为配茶之佳品。吉红糕不仅仅表达了忠贞的爱情,而且它飘洋过海,成为闽南几千万旅居侨胞睹物思亲的甜果佳肴。
2、土笋冻
土笋又名涂笋,据《闽小记》载:“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闽杂记》也载:“涂笋生于海滩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产。”今安海产量最多。土笋冻呈灰白色,晶莹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弹性,和其它调料配食,风味尤佳,是厦门及泉州一带冬春季节的时令佳肴。
二、弥勒有什么特色小吃
弥勒特色小吃有:卤鸡、米线、卷粉、羊汤锅、牛汤锅、杀猪菜、酥肉、素米线!
三、海南的风味小吃的做法
海南各色风味小吃
椰丝糯米粑--是三亚常见的风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鲜椰肉丝、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馅,以野菠萝叶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圆粑, 蒸熟趁热吃。此粑糍而不腻,清甜可口。风味独具。
| 海南鸡饭--
鸡饭的主料是鸡和大米,最好的鸡饭选用“文昌鸡”。三亚的一些餐馆也采用文昌运来的文昌鸡,要求是刚成熟而尚未下蛋的鸡,以1至1.5公斤重为宜。大米选用上等新鲜的优质米,鸡是白切鸡,清汤中烫熟,皮色油黄,肉白且嫩,骨髓带血,吃来清甜爽口。
米饭的制法:一是猛火热锅中下鸡油、蒜茸爆香,随后倒进洗净滤干的大米翻炒,再加鸡汤调匀,加盖煮熟;一是将蒜茸或葱爆香的鸡油倒进普通方法煮 熟的热饭中,加少许精盐和味摊,白切鸡佐酒,鸡饭随之,其味悠长。
| 煎堆--
煎堆在海南俗称“珍袋”。海南各地制做的煎堆种类很多,有馅料实心煎堆,有夹心馅料煎堆块,还有没馅料的炸空心煎堆。文昌县锦山镇的煎堆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一种名小吃。其特点是制作精 细、用料考究、皮脆馅香、味道浓烈。馅有十多种料和素荤、甜、淡各种口味 以及块状、丝状各种。锦山煎堆选用上乘糯米制作果皮(有些还粘芝麻),用花生油炸熟。不论果皮、果馅都有浓郁的香味。游客在三亚也可品尝到。
| 黎族甜糟--
用黎族特产山兰糯米发酵制成。黎家人将山兰糯米饭,拌以黎山特有的 植物做成的酵母,装到竹篮里用新鲜干净的芭蕉叶盖好,让其自行发酵几天后 再密封进坛里,经过半个月时间便成为甜糟。甜糟营养价值很高,用来煮鸡蛋 则更香美。如果将甜糟装在坛里深埋地下,经三、五年挖出,则甜糟已全部化 浆液而变成“山兰”。
| 东山烙饼--
是东山岭餐厅用独特方法秘制的烙饼,类似北方的千层饼,但更为香、 酥软、脆。此饼的特点是外皮酥脆,内皮软润,香深味美,人吃人赞。有人 誉之为“海南第一饼”,有人誉之为“天下第一饼”。由于制作方法没能公开,游客只能在三亚也能吃到此饼。
| 海南粽--
的粽为圆锥形,用粽叶包得小巧玲珑,内糯米,有花样的再在粽中加 上赤豆、红枣。三亚的粽则另有不同: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在半公斤左 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 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大开食者胃口。
| 海南粉--
米粉类小吃在三亚非常普遍,全市均有售,是特别有吸引力地方小吃。发源远溯福建省。传说是由明代一位姓陈的外来户传开。经过几百年变迁,福建粉早已具备地道的海南味。海南粉有汤粉、腌粉、炒粉等、吃法。粉贵在汤好,汤用多种原料熬成,甜而不腻,甜中含酸,酸中藏辣。用这种汤冲调粉条。配上牛肉干、花生、竹笋、酸菜骨、辣椒等配料和佐料,味道好极了,腌粉以腌技见长,一碗粉要用10余种佐料腌制,这些腌料往往是各店摊自制,据说配方密不告人。炒粉妙在火候,炒时加猪肝、瘦肉、葱,并用生粉打芡,吃时再撒上胡椒,香味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