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风景名胜区鹿门景观

一、鹿门风景名胜区鹿门景观

足踏鹿门山,山色浓郁,水色清澈,绿意盎然。寺庙环绕,拾级而上,半壁岩石耸立于山腰,竹枝、荆条、葛藤覆盖四周。绿苔、水草缠绕在钟乳石上,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片水帘,晶莹剔透,珍珠般坠入池中,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就是名扬四方的“暴雨池”。

鹿门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著称,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更是其著名的四大景观。这些景观顺着山势排列,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自然路线。遥想当年,孟浩然曾常走的山径,如今依旧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探寻。踏上这条山径,尽情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别有一番情趣。

在鹿门山,你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不仅仅是一处风景名胜区,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宝地。无论是漫步在山间小道,还是驻足欣赏自然美景,鹿门山都能让你流连忘返,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鹿门山的四季变换,赋予了这里独特的韵味。春天,山花烂漫,万物复苏;夏天,绿树成荫,清风徐来;秋天,金黄一片,果实累累;冬天,银装素裹,静谧而神秘。无论是哪个季节,鹿门山都能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

鹿门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古老的寺庙,还是神秘的八卦池,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历史的韵味。

总之,鹿门山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迹,成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无论是追求自然美景的游客,还是热爱历史文化的人士,鹿门山都能满足你的需求,让你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旅程。

扩展资料

鹿门寺,位于襄阳城南约15公里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现辟为鹿门风景名胜区。

二、鹿门山古诗

鹿门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表达了他对鹿门山的深厚感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鹿门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东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曾是古代楚国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隐居之地。孟浩然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如《登鹿门山》、《游鹿门山》等,表达了他对鹿门山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在孟浩然的诗歌中,鹿门山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孟浩然通过描绘鹿门山的山水风光和自然景观,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他在诗歌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除了孟浩然的诗歌外,鹿门山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迹和景点。这里有许多古代的文化遗址和寺庙,如古井、古碑、古刹等,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此外,鹿门山的山水风光也是非常美丽的,这里有着壮观的峡谷、瀑布、森林等自然景观。

鹿门山的特色

1、山水风光:鹿门山有着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奇特的山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山峦叠嶂,峰峦秀丽,空气清新,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天然氧吧。

2、文化底蕴:鹿门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隐居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孟浩然墓、岳飞铸剑处等。此外,鹿门山还是佛教名山,有着众多的佛教寺庙和雕刻艺术,如鹿门寺、佛光寺等。

3、历史传说:鹿门山有着许多历史传说,如“孟浩然隐居鹿门山”、“岳飞铸剑处”等,这些传说为鹿门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历史文化价值。

4、旅游资源:鹿门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山水的美丽和文化的厚重,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摄影、观光等。

三、鹿门山的景点介绍

山上有座鹿门寺,据当地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与近臣习部在此梦见神庙,遂建寺纪念,后来山以寺名,得名鹿门山。山上另有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万年龟、庞公地王洞、孔明拜堂、孟浩然隐居遗址等景点,这些景点和鹿门寺一起组成了海内外闻名的文化旅游区。游客上山时,可尽情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别有一番情趣。

鹿门山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当年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每次来求教,都跪拜在庞公榻前,其虚心为学之状,令后人敬仰。庞公还常邀其侄儿“凤雏”先生庞统、“卧龙”先生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由此,演绎出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

鹿门山是一座秀美的山,天兰丽质,风情万种。它又是一座诗化了的山,孟浩然用诗的神笔,将它描绘得清美如画。不,是它哺育了大诗人孟浩然,也将众多的文人雅士之思想境界提升到了极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游鹿门不果后,发出了“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感叹。他是为未能目睹鹿门山的秀丽风光和名胜古迹而遗憾,抑或是为无缘感受圣山陶冶性情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