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丢掉帽子出头天,捡到帽子喊王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都知道,帽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衣饰。有些人平常家里家外喜欢戴帽子,而有些人不喜欢戴帽子。
谚语“丢掉帽子出头天,捡到帽子喊王阎”,讲的可能与人们的心理忌讳及一些习惯有牵联。这顶帽子不是人们随随便便戴的“帽子”,恭维你的人会给你加冕“帽子”,你做了不该做的别人还会给你戴上一顶“绿帽子”。或许,若戴的这顶帽子是荣耀,谁都喜欢戴,都想出门捡到。倘若是被别人乱扣了帽子,别人就会拿你当球踢。所以,帽子有不同的性质,这就要看什么样的帽子。
还有老人经常提过,路边可以捡鞋子穿,会带来好运,但是不能捡别人的帽子,会压着自己的命运。
这些农村谚语大家相信吗?信则有,不信则无。
过去,农村有句谚语:“丢掉帽子出头天,捡到帽子喊王阎”。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家各有不同之处。
我觉得吧,这句谚语应该与人们的心理忌讳以及习俗习惯有一定关联。
孙悟空天性不拘,唐僧也是很难管住他。观音菩萨就给他一个帽子,当孙悟空带上后就变成了紧箍。唐僧还有个菩萨给用来管住孙悟空的咒语,这就成了紧箍咒了。
孙悟空问唐僧,观音菩萨送的是什么,唐僧骗他说是小时候的衣物,于是孙悟空就戴上了。
自从孙悟空戴上那花帽后,就成了紧箍,不听指挥,唐僧就念“紧箍咒”,使得悟空头痛不止,但无可奈何!
所以丢掉帽子不受制于人才好,不受制于人,才有自由出头的机会。
当然,如果帽子是一种荣耀的话,谁都喜欢戴,更喜欢早上出门就能捡到。帽子有不同的功用,这要看是什么样的帽子了。
倘若把帽子当遮阳避雨挡风的必要工具,人还是喜欢戴的,在不必要戴时随便摘下就行。
倘若被人乱扣了帽子,把帽子当作孙悟空戴的紧箍,人人当然都想弃之不用。
生活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乱扣帽子的人,这些人一言不合就要给人扣上一顶写着莫须有罪名的帽子,以此彰显他们所谓的世道人心。
丢掉帽子出头天,捡到帽子喊王阎。这两句话一丢一捡与民间《丧事》的孝帽不可混在一起去解读,孝帽在孝期满时大都焚化了。再者,谁还会去捡个孝帽子?这里的丢掉是遗失,捡到是个意外拾得。这句话是说,丢失了帽子是好事,预示着你的出头之日就要到了。帽子是千万捡不得的,一则莫帽谐音,《莫子》是何概念?预示着失子之兆呀!这里揭示的失与得的哲理关系。
听说过《落帽风》吗?《落帽风》出自东晋时期《孟嘉落帽》的典故。经过历史的沉淀,后来又有了《包丞落帽风》的版本。孟嘉东晋人,陶渊明的外祖父。昔年重阳节龙山会宴,孟嘉入厕时、帽子被风吹落未知,受孙盛弄文置其帽中嘲讽曰:……
楚狂醉乱.损帽莫觉.戎服囚首.枯颅茁发。
惟明将军.度量豁达.容此下士.颠倒冠袜!
孟嘉归来见状而不惊不怨,取笔回赠云: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晦明风雨不改其放。
平生丘壑.散发箕踞.堕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渐寓.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孟嘉如此风雅与文笔,惊震四座,而立以传记,流芳百世。这就是《落帽风》典故的来历。乃至包青天《狸猫换太子》的中《落帽风》则更加深入人心,民间大小戏曲影响面甚广,几乎尽人皆知《落帽风》是沉冤昭雪,重见天日的兆头。孟嘉因落帽风而书典扬名后世,包大人因落帽风而破惊大案,还人以清白。风吹帽落,冥冥之中是否天意?古人敬神敬天地,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键是:那要看你戴的究竟是
一顶什么样的帽子。
你丢掉了多年戴在头上的绿帽
子。你就丢掉了耻辱,捡回了
尊严!
你若丢掉了乌纱帽,丢掉了桂
冠,那你就知道下场有多惨……
捡帽子戴,也不要捡顶绿帽戴!
这是一顶耻辱之帽。男人的尊
严至关重要!
过去农村有句俗语叫做“丢掉帽子出头天,捡到帽子喊王阎”,这里的“王阎”指的是老天爷。
这句话说的是过去孝子守孝的问题。
在过去,双亲死后做儿子的要守孝三年,也叫“守礼”、“守制”。
儒家则认为守孝必须满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至少要27个月。朝廷官员都是根据儒家规定,父母去世后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27个月,这叫“丁忧”。
不过老百姓都是守孝3年,到后来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
在守孝三年中,孝子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和交际,头一年孝子必须穿孝衣戴孝帽到坟头去祭拜。甚至有的孝子会在坟旁边搭棚守墓,目的就是以表儿子的孝心。
在汉朝时期,孝子能够通过地方举荐“孝廉”的制度进入官场,也就是朝廷提倡以孝为先。
守孝三年期间,孝子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
1.在朝廷为官的要回家守孝三年。
2.孝子家庭不婚不娶,夫妻不能同房。
3.孝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举行庆典。
4.三年之中,孝子不能外出,有朋友拜访不能接待,更不能回访。
5.过年时不能贴红对联,不能放鞭炮,不能拜年,更不能接受别人的跪拜。
总之三年中孝子要处处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被人指责为不孝之子。
朝中为官的孝子三年内仕途几乎中断,除非皇帝以“夺情”的方式请求留下来,你才能继续担任职务。
可以这样说,这三年对于孝子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痛苦折磨,事业停滞,收入锐减,但是谁也不敢发牢骚,还必须表现出很乐意接受的样子。
等三年过后,孝帽摘去,守孝终于结束,孝子心头豁然开朗,心中暗道:“我终于自由了。”于是有了“丢掉帽子出头天”这句话。
说实话,古人也认为守孝三年的规制有点过了,但是谁也不敢说出来。
“捡到帽子喊王阎”是指父母去世,孝子要守孝三年。这里的“捡到帽子”指的是“戴孝帽”的意思。
讲真守孝三年简直是磨练孝子意志的过程:远离官禄、清心寡欲、低调做人。
孝子为了做好表面文章只好委屈自己,但是内心却痛苦的呼唤:“老天爷啊!这不是折磨人吗?”于是有了“捡到帽子喊王阎”这句俗语。
综上所述,过去孝子守孝三年,其实是做给人看的,这样的孝父母感觉不到,倒是身边的人能够感觉到。
人死已矣,父母活着时行孝比什么都强。“亲不在,子欲孝”岂不晚矣?表面文章不要也罢。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