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最美的地方是那里?(寻找临沂最美的地方)

临沂最美的地方是那里?(寻找临沂最美的地方)

沂蒙山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22.7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临沂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临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地下大峡谷沂水地下大峡谷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沂蒙地下奇观核心景区。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该景区是集休闲、游憩、娱乐、度假、溶洞漂流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洞体长度6100米,目前开发3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景观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二是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三是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四是洞内常年温度在17/18摄氏度,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接待游客不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旅游区先后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全省重点探险项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龙岗省级地质公园”,入选“2005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山东地下大峡谷2003年5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新华社3次发通稿予以报道,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也都从不同角度作了详细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运转,景点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2004年被青岛市民评选为山东十大最受欢迎旅游景区之一,2004年5.1,10.1黄金周期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游客满意率等各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超越了一大批老牌的成熟景区,成为全省旅游业新生景点中的一匹黑马。2005年4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全国34家媒体共同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齐鲁晚报>作为山东地区独家合作媒体,推出了“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山东地下大峡谷旅游区以专家组“地下大峡谷从地貌形态上具备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具备较强的观赏性,旅游区规模设计也考虑了以普通人的旅行能力为基准,充分体现人是自然之子理念,景观特色鲜明”的一致意见和较高的游客网络电话投票入选“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2005年5.1黄金周在全省旅游市场整体火暴的情况下,山东地下大峡谷旅游区表现的更为抢眼,5月2日,山东电视台发布黄色预警,提醒游客山东地下大峡谷旅游区客满,适当调整出游行程,这也是山东电视台在这个黄金周发布的唯一的一次黄色预警,7天接待游客20.8万人次,游客满意率也大幅度提高,没有发生投诉事件。

请分歧旅游饱和超载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景区旅游超载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城乡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和长假制度的实行,为大量居民潜在出游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是现实旅游需求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般而言,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旅游支付能力越强。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增长,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外出旅游成为他们最主要选择,直接引起国内旅游人次总数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旅游总人次数已达13.94亿人次,实现了全国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另外,闲暇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旅游需求的集中程度。自1999年国庆节我国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至今已有25个黄金周,长假期间,居民获得了较长的空闲时间,旅游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人们争相奔赴著名的旅游景区,导致一些著名景区超载现象严重。

2.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导致我国景区数量增长空间有限,客观上造成旅游供给不足。一方面,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难以相互替代,使旅游需求产生了明显的指向性,好地方大家都要去。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对景区规划时,景区的未来接待规模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景区的客流管理设计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景区一旦建成,其供给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的突破。这两e69da5e6ba方面原因共同制约着景区旅游供给能力的提高,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旅游超载现象的出现。

3.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存在短期效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轻视规划保护,长期忽视旅游超载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景区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资源,它能够为投资者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并带动周边居民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往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略了对景区内旅游资源的保护,即使景区景点经常处于旅游超载的状态,也难以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和改善旅游超载。

4.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尚未得到广泛重视,导致景区管理不力,规划不合理。有些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紧盯着大量游客所带来的门票及附加收入,一味强调吸引更多的客源,追求市场占有率,不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开发,而是对旅游资源和景区设施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忽视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导致景区长期处于超载状态,生态环境和接待设施破坏严重。

二、景区旅游超载问题的应对措施

1.做好景区科学规划,提高接待游客的最大容量。景区要通过认真的调研和考察,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设置景区内的游客路线和各个功能区,提高容纳游客的最佳数量,游客多的时候能够保证安全有序。

2.加强景区的管理与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可以通过实行门票预售或分时进入的措施,合理控制景区景点内游客数量。一是以景区的最佳接待量为主要依据,提前预售每日门票,有效控制游客数量;二是采用分时进入制度,一旦在某一时刻景区内游客数达到最佳接待量,即选择停售门票的措施,直到有游客离开景区,再允许新的游客进入,这样可以使景区的游客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分时进入措施有可能造成未进入景区游客的不满,需要事先做出公示说明,制定周密而详尽的计划。

3.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调节游客的旅游需求,指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目的地。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向游客发布景区的交通、住宿、气候和接待容量等信息,预测未来可能的游客接待量,从而为潜在的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提供参考。比如,每个黄金周,有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通过各种媒体向人们发布各大景区以及旅游城市的旅游相关信息,为旅游者选择合适的出游地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分流客源。二是利用景区门票价格等杠杆,调节和控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如实行景区门票淡旺季价格,旺季时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游客的出游支出,影响游客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起到分流客源的作用。三是加强对游客的旅游知识宣传和培训,引导旅游需求合理化,让人们理性出游,避免盲目扎堆儿。

4.加强政府指导和制度建设,严格限制旅游超载现象。许多景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无视旅游超载所造成弊端,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景区经营者自身的觉悟,难以限制旅游超载现象的产生。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研究制定旅游超载的管理和惩罚制度,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游客安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高旅游产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