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 和 湖北博物馆是一样的吗

一、武汉博物馆 和 湖北博物馆是一样的吗

你好是不一样的

武汉博物馆位于汉口青年路373号,西距汉口火车站300米 。200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17834平方米 ,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交流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陈列展览区,文物库房和辅助设施用房组成。建筑壮丽巍峨,集东方文化的典雅与现代化功能于一体,蔚为景观。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现馆舍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并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馆。1959年春迁至今东湖风景区;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已拥有专业人员200余人(其中研究馆员9人,副研究馆员21人),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协调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业务部门。隶属于湖北省文化厅。

谢谢

二、王昭君嫁给了谁?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西施、杨玉环、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生于西汉 南郡(今湖北 兴山县),卒年不详,据匈奴史专家林干推测其可能于公元前六至一年间于漠北的匈奴庭去世(参考资料为湖北昭君故里景点里的文字解说)。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 父子,她嫁匈奴后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请回归汉朝的表章,汉成帝拒绝了昭君的归乡请求,王昭君先被嫁呼韩邪单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正月,在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时,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1-2]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与之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依游牧民族 收继婚制 [3-5]    习俗昭君应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6] ,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于是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两人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直至复株累单于去世。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晋文帝)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有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古。

三、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写的是哪个地方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中所描写的景物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